到底武俠小說還有沒有寫下去的價值?究竟還有沒有人看武俠小說?如果有志要成為一位武俠小說作家,到底能不能存活?

每次訪問,必有類近疑問,讀者、友人敘面,也必有此問。我初回答,比較界定模糊,大致是態度肯定,不過審慎樂觀,但近20年來,問的人愈多,我接觸跟武俠相關的事物愈多,反而對武俠家傳的這一場風花雪月的夢,愈發堅定、認定以及絕對肯定了。

其實,我的回答很簡單:開玩笑,要是不能存活,58年來,我怎麼一直可以很愜意、很任意、很自由、很自在還很舒服的活到現在?而且,已經58歲的筆者,寫作(從第一個專欄開始)寫作已近半世紀,從來不必仰人鼻息,從來不必受人閒氣,自己當自己的老闆在多個地區或國度長期逗留寄居,自己為自己興趣工作,寫自己喜歡寫的,做自己愛做的,甚至近年來已可以投資自己認為值得投資的,這一切,可不都是(武俠)小說(讀者、市場)帶給我的報酬和恩惠嗎?我一向相信:武俠小說就像武俠電影、電視劇乃至武俠類型的漫畫、連環圖、網遊、電玩等等,有需求就有市場。為什麼會有需求?因為有人喜歡看呀!你不能因為你不喜歡看,你就說別人不喜歡看了;或者說,你自己以前喜歡過,熱愛過,甚至參與創作出版、推動過武俠(各種類型作品)現在疲憊了,不喜歡了,甚至不關注了,你就武斷的認為:別人也不看了,厭倦了,遺棄它了。

我告訴你,武俠,就像是一個美麗、可愛、善良而且賢淑的女人一樣,不要以為你放棄她了,追不上了,就以為她永遠是你的棄婦,從此嫁不出去了。不是的,她曾有過水綠的清麗,有過花開的燦爛,今後,一樣可以有晚春的豔,金秋的媚,一樣會煥發出不同的妖嬈,一樣有人憐,有人愛,有人為她而執迷不悔。

也許,60後、70後的你,不瞭解80後、90後的人也薪盡火傳的關愛武俠,而且還投注了許多新的力量和創意。或許,80後、90後的閣下,不知道40~70後仍有很多依然對武俠未能忘情,而且武俠已成為一種象徵、一種傳統,一種氛圍和情愫。

來訪的朋友,常常以武俠小說是不是已到了夕陽西下的地步來提問,我通常都請助手婉辭、延擱,不太願意接受為世界杯式的勝負就作出粗暴攔截的回應因為,我看到的是,武俠正以不同的面貌和化身,包裝和風采,在網上的大量粉絲狂熱閱讀中,在電影、電視鏡頭裏和熒幕上,有時化身為功夫、動作、警匪、魔幻、盜墓、探險的題材,進行滲透與顛覆,讓荷李活制作紛紛效仿,讓國際視野為之聚焦,我看到的是生氣蓬勃的契機和商機。成事的關鍵只有一個:要寫的好。寫,可以換成拍攝、改編、敲字,透過哪種媒體都行。我堅信只要寫得好,是不愁沒有讀者的。金庸、古龍不愁,羅貫中、施耐庵也不愁,司馬遷司馬溫公更不愁,世世代代,他們都有更新的讀者,而且只增不減,只強不弱。

是非成敗,暮然回首,空即不空。夕陽西下,俠道中人,天涯路遠。武俠依舊在,幾度旭陽紅。

 

温瑞安:不只是武侠名家,他的诗在新马比他的武侠小说《四大名捕》在香港成名更早,名堂更响,他办诗社的声名又远比他的武侠小说《神州奇侠》在内地走红更早,他还兼为名专栏丶影评丶文评丶散文作家, 还兼搞相学丶术数,连马评丶球评也一样染指,几乎所有小说的类型都有丰富的作品,已成书一千三百余册,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,兼作品改编电影丶电视丶连环图已逾40部,而他大半生遭遇,要比武侠小说《说英雄谁是英雄》更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