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了是哪位哲学家说的——好像是莱布尼茨——他说:音乐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暗中的数学的计算。
  关于诗歌,我也想说:诗歌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暗中的音乐的摸索。
  这话也可以反过来:既然诗歌是音乐的,那么音乐也是诗歌的,当我们把这两者叠合起来看时,它们共有一个相同的灵魂。表象上是两个东西,内心却是同一物。
  所以这本书写的既是诗,又是歌,所以我把它叫作诗歌互奏;它写的是这两类事物本质上是相通的那部分,这相通的部分既是诗的中心,也是歌的中心,或可以叫:诗与歌的叠影。
  在这个叠影里没有诗,也没有歌,只有一个东西,它是诗歌的魂魄——化而诗为诗,化而歌为歌,我不知道它的名字。
  本来,这应该是一本纯粹的书,因为时间的问题,现在只能拿这一些杂碎来凑数。留一些大话在上面,权当一个纪念。
       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提请大家注意,在我作歌曲和诗歌的思考时,我通常关注的是这两个东西的激情形式。比如,我对歌曲的判断,通常是专指“歌唱”;而对诗所下的一些结论,通常又是专指抒情诗;共同的是,二者都能在“歌”上获得统一。“歌”既是一种情感状态,又是一种艺术行为;既是一种体裁,又是一种精神。
       而歌曲和诗的疆域,比我之所及要大,大到无限。歌曲是人发出的声音的设计,而诗则是语言的全部形式。不明白这一点,你从我这里收获越多,离诗歌便越远;而如果秉此而作,你将失去足可抵达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创造。

        1999年8月24日夜忙里偷闲于17楼

本文纸媒版本载《我听到了幸福》,三联书店出版

注,此篇为中途夭折的书——《诗歌互奏》的自序,标题为后来所加。